常见问题解答

常见问题解答

如何进行测验?
1. 我先将一种类别和令人愉快的词语联系,然后将另一类别和令人愉快的词语联系。我发现后来的任务难度要大。这是不是因为在我先做的任务中是把一种类别和令人愉快的词语归为一类呢?
2. 内隐联系测验如何测量内隐态度?
3. 如果我做了一个测验,但我觉得结果所描述的不太像我;或者,我做了两次,两次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这意味着什么?
4. 红色的"X" 强迫我作出我认为不对的反应。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个测验不适合我?
5. 在哪里我可以找到关于内隐社会认知和内隐联系测验的介绍材料?

具体测验
6. 年轻人对年轻存在内隐偏好。老年人是否对老年有内隐偏好?
7. 为什么脸部照片可以代表黑人和白人群体?
8. 更多白人比黑人在“黑人-白人”态度的内隐联系测验中有内群体偏好,这是普通的偏好吗?
9. 黑人被试会显示出喜欢黑人胜过白人吗?
10. 年幼的儿童存在对白人的内隐偏好吗?

解释
11. 如果我的测验分数被标明:‘有点强’或‘很强’或‘非常强’,这意味着什么?
12. 我得到的结果是“不准确的”,这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自动化的偏好或联系?
13. 什么时候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会一致?
14. 如果我不愿意有某种自动化的偏好,我该怎么办?
15. 测验结果显示对某个群体有偏好会不会是因为对不同群体的熟悉程度不一样?
16. 如果我的“黑人-白人”态度内隐测验显示我对白人存在自动化的偏好,这是不是意味着我怀有偏见?
17. 自动化的种族或民族偏好也会发生在其他国家或族群吗?
18. 为什么许多人对白人表现出自动化的偏好?

定义
19. 什么是内隐态度?
20. 什么是‘内隐’刻板印象?
21. 什么是‘外显’态度或看法?
22. ‘内隐’和‘自动化’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3. ‘偏好’或‘态度’和‘联系’的区别是什么?

注意:如果你碰到了技术障碍,请参看对 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报告你的问题。 进一步的疑问,请给我们发电子邮件implicit.China@gmail.com

  1. 我先将一种类别和令人愉快的词语联系,然后将另一类别和令人愉快的词语联系。我发现后来的任务难度要大。这是不是因为在我先做的任务中是把一种类别和令人愉快的词语归为一类呢?

    答: 测验的呈现顺序确实 对一些测验结果造成影响。但是,这些影响不是很大而且近来对测验的改进大大减少了呈现顺序的影响。为减少顺序效应,网站上内隐联想测验的呈现顺序是随机的。对于现有的数据,我们确保一半的参与者先做A后做B ,另一半参与者先做B后做A 。在修改过的任务设计中,呈现顺序对任务绩效仅有最小程度的影响。如果你想核实一下是否有顺序效应,你可以再做一次测验,如果这次测验的两种任务以相反顺序呈现的,就坚持做完。如果你真的做了两次测验,并且结果不同,你的合理结果应该居于两次结果的中间。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顺序效应的信息,请参考文献(Nosek, Greenwald, & Banaji, in press))

  2. 内隐联系测验如何测量内隐态度?

    答: 内隐联系测验的基本任务是对两个概念进行配对分类(比如,年轻,或 年老)。一般地,两个概念联系越紧密,就越容易把它们作为一个类别来反应。所以,如果年轻联系紧密,当要你用同一个键对这两个概念作反应时(比如,用‘E’或‘I’键)就会更容易、反应也会快一些。如果年老联系不太紧密,当要把它们作为一类来反应时,反应就要慢。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测量两种不同配对分类任务间反应速度的差异来测量两个概念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联系越紧密,反应速度越快。内隐联系测验是这个网站上唯一的一个用来测量内隐或自动化态度的方法。在实验室研究中,还有些其他的方法。

  3. 如果我做了一个测验,但我觉得结果所描述的不太像我;或者,我做了两次,两次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这意味着什么?

    答: 一般而言,网络测验不如实验室测验精确(实验室测验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你还是应该相信这个测验。一般地,两次测验的结果的确会有所不同。如果你重复做一个测验,你就会发现这一点。对于那些让你感到意外的测验结果,我们鼓励你再做一次。如果结果一样,无疑会增加结果的可信度。如果结果不一样,最好在两次测验间求一个平均数。然而,如果多次测验的结果差别很大,你可以认为这个测验结果是‘不准确的’。除了信度允许范围内的变动,内隐联系测验的结果还会受社会行为和近期经历的影响。在不同情况下,影响测量一致性的因素也不同。想了解更多关于测量信度的信息,请参考文献Nosek, Greenwald, & Banaji, in press。想了解更多关于内隐态度和刻板印象的可变性,请参考文献Blair, 2001

  4. 红色的"X" 强迫我作出我认为不对的反应。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个测验不适合我?

    答: 每一个内隐联系测验的指导语都会列出测验中将要出现的词语、名字和图片,并且还会明确给出每一个词属于哪一类(比如,页面上会有“好=美妙、美丽、幸福、欢乐和微笑”)。然而测验开始后,有时候会不容易看清图片或记住每一个词语、名字属于哪一类。 如果在实验室,我们有办法确保测验中所用的类别和每一类包括的词语、图片或名字都能为参加者接受。可是在网络上,我们只能选择那些适合大多数人的项目。因而,选出的项目不可能对每个人都适合。 如果你认为有很多词语、名字、图片能很好地代表某个类别,但是却被程序认为是错的(红色的X) ,那么,这个测验对你来说真的将是不适合的。不过,我们仍然希望你能从中有所受益。

  5. 在哪里我可以找到关于内隐社会认知和内隐联系测验的介绍材料?

    答: 你可以在 http://projectimplicit.net/和研究者的个人主页上找到文献资料。对于初学者,你可以在Psychological Review, (1995)上找到一篇由 Greenwald & Banaji写的关于‘内隐社会认知’的综述文章。另一篇综述文章也在 Psycholgical Review (2002)上。由 Greenwald, McGhee, & Schwartz 写的关于内隐联系测验的第一篇文章刊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 Greenwald & Nosek在新近的一篇文章中对有关内隐联系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文献进行了总结。Anthony Greenwald的网站( http://faculty.washington.edu/agg/iat_validity.htm)上有关于内隐联系测验的效度资料。想了解如何进行内隐联系测验以及关于内隐联系测验的评论可参见 Lane et al.的文章

  6. 年轻人对年轻存在内隐偏好。老年人是否对老年有内隐偏好?

    答: 研究发现平均起来,老年人并没有对老年(自己群体)有内隐偏好。相反的是,研究结果多次显示60岁以上的老人和20多岁的年轻人是一样的喜欢年轻的。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老年人是被社会学家称为‘污名化’的群体。同时,‘老年’的概念倾向于和消极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比如生理或心理机能的减退。这意味着,每一个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年老人,都曾习得过对‘老年’的自动化的消极联系。最后,许多人不认为自己年老,他们不认为自己的年龄是老年。认为自己像年轻人一样也许可以避免自己表现出喜欢不包括自己的群体。要了解更多信息,可以阅读 Mellott et al. 1999的文章

  7. 为什么脸部照片可以代表黑人和白人群体?

    答: 在许多实验中,我们采用名字(而不是脸部照片)来代表黑人和白人。比如,我们曾用诸如Tyrone、 Malik和Jamel的名字代表美国黑人, 用诸如Scott、Ryan和Geoff代表美国白人。用名字的困难在于名字也许不能准确地代表着两个群体,尤其是对美国黑人而言,他们中的许多曾经采用传统的安哥拉-撒克逊(Anglo-Saxon)名字。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目前本网站的黑人-白人内隐联系测验都采用脸部照片。在实验室实验中,我们曾经让同一批被试做两个不同版本的内隐联系测验,一个采用不熟悉的人脸(黑人或白人),另外一个用人名,结果发现两个测验结果十分相似。当然,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式(人名,生理特征,语言,文化特征等)表示一个群体。之所以选择脸部照片,是因为人脸很容易判断,并且判断不用语言知识。

  8. 更多白人比黑人在“黑人-白人”态度的内隐联系测验中有内群体偏好,这是普通的偏好吗?

    答: 对白人来说,对白人的自动化偏好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组内偏好。 但是,既不是白人又不是黑人的亚裔美国人对白人也有着同样强度的偏好。在这个意义上,内隐联系测验反映的是在一种特定文化中习得的一种态度,在这种文化中,黑人不太被看得起。此外,如果测验结果显示的仅是组内偏好,那么黑人对他们的群体应该显示同样强度的偏好。但结果不是这样。50%的黑人对黑人有自动化偏好,剩余的黑人却对白人有自动化偏好。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内隐联系测验测得的个人偏好是在大文化影响下习得的对“好”的东西的自动化偏好。

  9. 黑人被试会显示出喜欢黑人胜过白人吗?

    答: 尽管大部分的白人参加者显示出喜欢白人胜过黑人,黑人参加者的反应却很不一致。尽管有些黑人喜欢白人胜过黑人,但有些人没有这种倾向,还有一些喜欢黑人胜过白人。从网站上收集的数据显示,黑人中,约一半偏好白人,一半偏好黑人。部分原因是由于黑人在文化环境中经历相类似的对他们的群体的消极联系,但同时也有对自己群体的积极联系,这些积极联系主要来自群体内成员和他们的亲人。

  10. 年幼的儿童存在对白人的内隐偏好吗?

    答: 一种看法认为,儿童出生时对群体没有偏好,由于文化存在偏见从而慢慢习得这样的偏好。Frances Aboud发现儿童对外群体明显表现出负面态度。我们发现6岁、10岁儿童和成年白人对内群体有同样强度的自动化偏好。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是表达出来的外显偏好。6岁儿童报告的群体内偏好最强,10岁儿童次之,成年人最少。参见Baron & Banaji, 2006; Dunham, Baron, & Banaji, in press

  11. 如果我的测验分数被标明:‘有点强’或‘很强’或‘非常强’,这意味着什么?

    答: 假设某个内隐联系测验中有两种任务:一种任务,要求你对花和令人高兴的词语配对,而另一种任务要求你对虫和令人高兴的词语配对,如果你对前一种任务反应快, 你的分数就可以解释为对花的自动化偏好。(一般来讲,结果表示的是反应快的一对概念间的联系)。标签‘轻度’,‘中等’和‘强’指的是联系间的强度(比如,你把花和令人高兴的词联系在一起的强度有多大?)。不管你做哪一个内隐联系测验,如果不同的配对之间的速度之差让你感到很明显,就可以说是‘强’的效应。‘中等’也表示这种差异不是那么很明显,但是你能注意到。‘轻度’只是在统计上是明显的,但是你不一定感觉得到。

  12. 我得到的结果是“不准确的”,这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自动化的偏好或联系?

    答: 测验需要一定数量的正确反应来产生可解释的结果。如果你得到的反馈是“不准确的”,这表示你的测验数据不能很有把握地解释为自动化的联系。这和那些几乎没有显示出或根本就没有联系是不同的,在那种情况下,你的结果会报告为:‘弱的或没有’自动化联系(而不是‘不准确的’)。

  13. 什么时候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会一致?

    答: 可能有两种原因导致直接(外显)和间接(内隐)态度的不一致。一种可能是,人们不愿意真实地报告某些态度。比如,一个教授问一个学生“你喜欢肥皂剧吗?”,这个学生即使知道自己很喜欢也可能会说“不”,因为他知道这样不好,所以不愿意说。第二种可能是,人们没能力准确报告他的态度。比如,在德国,如果问德国人“你喜欢土耳其人吗?”, 许多人会说“喜欢”,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是没有偏见的。然而,内隐联系测验却会显示,同样是这些德国人,他们可能对土耳其人有一种不好的态度。(这在德国已经得到证实)。那些做出这种反应的德国人可能不能意识到他们内隐的消极态度,所以不能外显地报告。这种不愿意-没能力的区别就像是心里有什么东西不让别人知道和心里有什么东西却连自己也不知道之间的差别一样。要了解更多关于内隐和外显态度的关系,请参见Nosek, 2005.

  14. 如果我不愿意有某种自动化的偏好,我该怎么办?

    答: 首先,你应该意识到这些网络版的内隐联系测验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在做出某种结论前,你可以再做一次测验。其次,很可能你确实拥有你不愿意有的自动化偏好(发明该测验的研究者们也是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是尽可能做些什么来消除或改变不想要的偏好。这可以是阅读一些阻止内隐偏好的文献,或者多和 有相关经验的人交流。但更实际的方式是对这些不喜欢的偏好保持警惕,承认它们可能对你的判断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对于那些你已经知道的无意识的偏好和信念,你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做一些事情弥补。例如,当你对年轻人有内隐偏好时,对老年人保持微笑。寻找有效的机制来管理并改变不喜欢的偏好是心理学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可喜的是,虽然内隐偏好是自动化的,但也是可以训练的。要了解更多关于可变性的信息请参见Blair 2001

  15. 测验结果显示对某个群体有偏好会不会是因为对不同群体的熟悉程度不一样?

    答: 已有研究对熟悉程度(例如,对花和昆虫的熟悉程度)是否会影响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对一个类别中的个别项目更熟悉不会对内隐联系测验的结果造成很大影响。但是,对类别而言,相比不熟悉的某类东西,人们更喜欢熟悉的一类。同样的,在本网站上关于种族和年龄态度的内隐联系测验中,所有的脸部照片对大家应该都是同样地不熟悉的,因为都是运用一种叫做“变形”的技术在计算机上构造出来的,没有一张是真人的脸。进一步的信息请参见,Ottaway et al., 2000, Dasgupta et al., 1999, and Rudman et al., 1999。与此同时,对熟悉程度和偏好的关系的检测结果得出与心理学前人研究一致的结果。所以说,熟悉程度在对类别的喜欢程度中占有重要作用,相比不熟悉的东西,人们更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这会造成因不熟悉而对某样东西存在内隐偏见。年幼儿童的组内偏好可能源自对自己群体的熟悉和了解。参见Baron & Banaji, 2006.

  16. 如果我的“黑人-白人”态度内隐测验显示我对白人存在自动化的偏好,这是不是意味着我怀有偏见?

    答: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社会心理学家通常说那些歧视其他群体或持有负性态度的人是“有偏见的”。许多在黑人-白人内隐联系测验中显示出对白人有自动化偏好的人并不是有偏见的人。在结果显示的偏好是无意识状态下的,甚至可能和能意识到的态度和看法相矛盾。这些人能以一种非偏见的方式行事,因为他们经常积极努力防止这种自动化的偏好产生歧视性的行为。然而,当他们放松这种积极的努力时,这些没有偏见的人也可能表现出歧视性的观念或行为。社会心理学家对内隐和外显态度的关系非常感兴趣,有一些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进一步的信息参见Banaji, Nosek, & Greenwald, 2004

  17. 自动化的种族或民族偏好也会发生在其他国家或族群吗?

    答: 是的。在许多不同亚洲、欧洲、大洋洲国家,内隐联系测验的应用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认为,这些自动化的偏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18. 为什么许多人对白人表现出自动化的偏好?

    答: 白人的自动化偏好在美国人中是很普遍的,因为在这个社会中,对黑人的消极印象在人们脑海中留下了太深的痕迹。美国文化对黑人大量的消极刻画和大众传媒对这个现象的形成难辞其咎。这种消极刻画本身是美国长期的种族歧视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媒体刻意歧视。

  19. 什么是内隐态度?

    答: 态度是对事物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内隐态度是对某事物的态度在与该事物相关的事物上留下的痕迹。比如:假如你的先生所在的公司受到法律起诉,此时你很自然地会倾向于觉得那个公司应该是无辜的。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爱你先生,你对你先生持有积极的态度----你对公司的态度实际上就是你对你先生的态度的一种间接(内隐的)测量。(如果你认为该公司是有罪的,你们的婚姻可能有不对劲的地方了)。这里,我们用‘内隐’一词,意味着态度并不总是公开的,有时甚至是无法意识到。要了解更多内隐态度的背景知识参考 这篇文献(Banaji, 2001)

  20. 什么是‘内隐’刻板印象?

    答: 刻板印象是对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都拥有某些特征的看法(比如,女性善于养小孩)。内隐刻板印象是那种非常深的以至于在无意识中也能发挥作用的刻板印象。比如,试着回答这个问题:John Walters是不是一个名人?如果你猜是的,或者你认为这个名字比Jane Walters更可能是名人的话,说明你可能间接地表达出把获得荣誉和男性(比女性更多)联系在一起的刻板印象。即使发现同个姓氏的女性是一个名人,我们会觉得很吃惊,这就是一种常见的刻板印象。这类判断在内隐刻板印象的第一个实验研究中有采用。(参见Banaji & Greenwald, 1995; Banaji, Hardin, & Rothman, 1994)。

  21. 什么是‘外显’态度或看法?

    答: 外显态度和看法是指那些直接表达出来了的或公开声明的态度和看法。比如,在做内隐联系测验之前,有些问题问你对某特定的群体、学科或对自己的喜欢程度,这些问题就是用来测量你的外显态度或能意识得到的态度。测量这种态度的标准程序是请人们直接报告或描述态度(这种方式用于研究时常称为‘自我报告’)。比如,你可能曾经做过意见调查表,调查结果反映的就是外显的态度或看法。

  22. ‘内隐’和‘自动化’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 “无意识”“自动化”和“内隐” 是密切联系的。他们都指心理上的某种联系,这些联系非常牢固以至于可以在没有意识到、或缺乏控制、或没有意愿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23. ‘偏好’或‘态度’和‘联系’的区别是什么?

    答: ‘联系’是指一个概念和另外一个概念相联结或联系的紧密程度。比如,和女性相比,一个人可能更多地把理科和男性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他看来,男女能力不同或学理科的男生多很多。这种联系反映了一种刻板印象:一个概念(理科)和另外一个属性(男性或女性)之间存在联系。‘偏好’或‘态度’是一种特别的联系。 态度是指概念和诸如好—怀、积极-消极、令人高兴-令人不高兴等评价间的联系。内隐联系测验可以测量这种概念和评价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看作是自动化的偏好或态度。比如,相对于年老和好,如果年轻和好在内隐联系测验上表现出更强的联系,就意味着对年轻存在内隐偏好。

Copyright © IAT Corp.